
污泥脫水是污泥處理處置流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,通過減少污泥體積來節(jié)省污泥后續(xù)運輸、處理處置成本具有重大意義,與城鎮(zhèn)污泥相比,印染污泥含水率較高,成分復雜,脫水處理成為印染污泥減量的關鍵所在。
印染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、化學法和電解法。其中化學法和物理法往往混合使用會達到更好的效果。在物理法中應用最多的是吸附,化學法主要有混凝和氧化。而污泥脫水是將流態(tài)的原生、濃縮或消化污泥脫除水分,轉化為半固態(tài)或固態(tài)泥塊的一種污泥處理方法。經過脫水后,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,視污泥和沉渣的性質和脫水設備的效能而定。污泥的進一步脫水則稱污泥干化,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。脫水的方法,主要有自然干化法、機械脫水法和造粒法。自然干化法和機械脫水法適用于污水污泥。造粒法適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。
隨著污泥最終處置要求的提高,污泥脫水的效率要求也隨之提升,目前對于進行焚燒處置的污泥含水率要求已經提升到不超過50%。而常用的帶式和離心脫水兩種方法處理的污泥含水率也只是達到80%,不能達到焚燒處置處理要求的含水率在沒有超過56%。所以,現在很多廠家開始改用隔膜壓濾機(全自動板框式壓泥機)進行污泥的脫水處理。為提高隔膜壓濾機的脫水效率,通常需要使用藥劑對污泥進行調質和處理,高分子的絮凝劑會造成濾布的堵塞,影響設備的操作,所以不能使用。而投加無機鹽(如鐵鹽、鈣鹽等)調節(jié)劑雖然能使水泥分離,但由于投加量大,干泥量也會大大增加,造成干泥的燃燒值降低,污泥后續(xù)處置的費用也會增加。
污水處理所產生的污泥具有較高的含水量,印染污泥脫水由于水分與污泥顆粒結合的特性,采用機械方法脫除具有一定的限制,污泥中的有機質含量、灰分比例特別是絮凝劑的添加量對于最終含固率有著重要影響。一般來說,采用機械脫水可以獲得30%左右的含固率,所形成的污泥也被稱為泥餅。泥餅的含水率仍然較高,具有流體性質,其處置難度和成本仍然較高,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減量。 此時,在自然風干之外,只有通過輸入熱量形成蒸發(fā),才能夠實現大規(guī)模減量。采用熱量進行干燥的處理就是熱干化。